互联网让我变得越发浅薄

var nbcacheviewtemp=Math.floor(Math.random()*9999);$(“#nbcache10494”).attr(“id”,”nbcache10494″+nbcacheviewtemp);Nobird_Cache_AddViewNums(731,10494,nbcacheviewtemp) 人参与 | 时间:2018年07月05日 16:47

最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浅薄,变得注意力愈加分散,简直快和金鱼媲美了。我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沦为了互联网,尤其是一些软件APP的奴隶。

我们和工具之间形成的紧密联系是双向的。就在技术成为我们自身的外延时,我们也成了技术的外延。木匠把锤子拿在手中的时候,他用手能做的只有锤子能做的事情。

那只手变成了钉钉子和拔钉子的工具。展示把望远镜放在眼前的时候,他能看到的只有镜头允许他看到的东西。他的视野变远了,却对近处的景象视而不见了。

《理解传媒》的作者麦克卢汉写道:

“我们的工具增强了人体的哪一部分,哪个部分最终就会麻木。当我们用人工方式延展我们自身的某些部分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让自己远离那个被增强的部分以及这个部分所具有的自然技能……开着汽车,我们可以到达的地方会比步行能够抵达的地方远得多,可是我们失去了步行者跟大地之间的亲密接触。”

我们用各种APP来归纳归拢待办事件,比如我喜欢的奇妙清单,但其实我们只是把记忆的负担扔给了软件,我们真的轻松了么?至少在我看来,效果不大。远远不如丰田一页纸工作法提供的一页纸效果好多少。

为了利用技术的力量,我们付出的代价是疏离。使用智力技术的时候,代价尤其高昂。

智力工具增强同时也麻痹了我们自然能力种最本质、最人性化的部分—用于推理、领悟、记忆和情感的能力。我开车喜欢使用高德导航,结果是总也记不住路。我大脑中专门负责空间解析功能的海马状突起面临萎缩的窘境—用进废退。

在抖音、头条、微信日渐兴盛的时代,我们线下和好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却并没有增加。某些技术可能提供了便利,却也把人最本质和最不可替代的属性削减—-情感、思维。

诺尔曼道伊奇认为,电子传媒在改变神经系统方面非常有效,因为它们的工作方式非常相似,并且基本上能够互相兼容,易于连接。但是,随之而来的,我们大脑中专门负责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的三个高度活跃区域(分别存在于大脑前叶额、大脑顶叶、顶叶与颞叶之间)会功能弱化。

其实,我们给计算机编程序,计算机也在给我们编程序。很多针对超文本和多媒体的研究表明,当网上五花八门的刺激导致大脑过载的时候,我们的学习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信息越多,知识越少。就像抖音,我每天刷一个小时抖音,看一个小时腾讯视频,要问我有多少收获,我还真是回答不出来。只是时间没有了。

今早看鲁迅全集,光是目录就翻了半分钟,鲁迅才活了四十几岁,写了那么多东西,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而我,是把别人睡觉的时间,都用在刷抖音和微信上。

现实中总有疲倦,总想躲避在一些消遣的软件里娱乐放松一下,谁知道,越躲避越茫然—–时间如沙子溜走,视力直线下滑,掌握的都是娱乐花边新闻,干货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每次打开手机,都抱着很美好的初衷,可是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陷阱,各种APP,背后成千上万人组成的研发团队,挑灯夜战不眠不休的更新迭代,目的就是为了黏住我们,让我们欲罢不能啊!

之前也下载了印象笔记ERERNOTE还有有道云笔记,盲目的转存了很多所谓的知识,但是转化环节出了“故障”,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前段时间连续订阅了得到的每天听本书,说白了就是有人把书嚼烂了,喂给我吃。几十万字的书籍,在十几分钟乃至二十分钟分析完,最多就是个梗概,能有多少营养呢?

我非常怀念小时候抄书的岁月,拿着一只英雄牌钢笔,一笔一画的在16K的纸面上,蛮有力道的“镌刻”下所有该属于岁月的记忆,它们所蕴含的所有田园风光、家国天下、人物心理波动,融入我的血液和脑海深处,至今受用。

尼古拉斯卡尔说:“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寻求能够提供最大帮助和最好指导的软件工具和网络站点,对难以掌握的事物则避之唯恐不及。我们想要友好型、带有帮助功能的软件。然而,当我们把思考的苦差事扔给计算机和软件的时候,我们可能正在以微妙但肯定的方式弱化自己的脑力。”

刚才我卸载了抖音和腾讯视频,不知道能忍受多久,但是,忍一刻就有一刻的欢喜。

作者:雅各布666

来源:简书

顶: 3踩: 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或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分享。本站不参与制作或存储,内容仅用于互联网爱好者学习和研究,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站长处理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