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团队2月9日在专业学术网站Medrxiv上发表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研究论文。论文由钟南山携手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作者单位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等。

该论文对来自国内31个省市地区552家医院的1099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是迄今为止患者规模最大的分析,提供了患者临床表现、潜伏期、诊断准确率、预后相关因素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01潜伏期最长达24天 不排除“超级传播者”

按地域来看,这次研究的病例主要来自疫情中心的武汉,其中武汉金银潭医院占到了132例,武汉协和医院有55例,病例中有2%属于医护人员感染。重症患者共有173例,占比达到15.7%,和此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目前有55名患者已经治愈出院,15名死亡,患者病死率为1.4%,大多数患者仍住院治疗。此外,治疗过程中收入ICU的有55例,占患者整体的5%。

(数据前三列分别为总体数据、非重症患者数据和重症患者数据,下同)

患者中位年龄为47岁。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分布,15岁以下者占0.9%;女性为41.9%。其中,25.2%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从流行病学史上看,43.95%(483人)为武汉当地居民,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在武汉以外地区,有31.3%的患者去过武汉,71.8%的患者接触过来自武汉的人。1099名患者中,仅1.18%有野生动物接触史。这为新冠肺炎人传人提供了进一步证据,也印证了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等相关报道,因此,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至于病毒潜伏期方面,研究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中位潜伏期天数为3天,要比此前研究发现的更短。不过从此次多地确诊的1099例患者样本来看,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最短为0天。

02 发热咳嗽依然是主要症状CT诊断准确率76.4%

论文发现发热和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1099例患者中分别有87.9%出现发热症状,有67.7%出现咳嗽症状。另外,腹泻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存在,但较少见,分别占3.7%和5%。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感染者在就诊时发烧的仅占43.1%,住院后总的发热比例才达到87.9%,而同属冠状病毒致病的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确诊时几乎全部存在发热症状,不发热的只有1-2%,这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住院期间,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79.1%),其次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4%)和休克(1%)。

关于如何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准确率方面,研究也给出了一定参考。研究指出,在入院接受CT检查时,76.4%的患者呈现了肺炎表现,主要为毛玻璃样阴影(50%)和双肺斑片状阴影(46.4%),绝大多数重症患者都能以此确诊。一些感染者出现正常的放射学表现,仅靠肺部CT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准确率只有76.4%,如果把CT检查、核酸试剂盒和临床症状结合在一起,确诊的准确率能达到97%。

03 吸氧是目前主要疗法及时采取措施很重要

吸氧依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分别有38.0%、6.1%、57.5%、35.8%的患者接受吸氧、机械通气、静脉用抗生素、奥司他韦治疗。并且在研究中,只有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和之前发表的两项研究相比,此次研究基于更大的样本量和在全国各地招募的病例,最新研究得出的新冠肺炎病死率明显变低,为1.4%。当计入广东省的试点数据时,病死率降低到0.88%。这是因为广东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可能共同促进了广东省新冠肺炎病死率的显著下降。

论文指出,严格、及时地采取流行病学措施,对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关重要。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仍需持续不断努力探索。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或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分享。本站不参与制作或存储,内容仅用于互联网爱好者学习和研究,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站长处理删除。敬请谅解!